元上都文化
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東部的金蓮川草原上,至今屹立著一座雄偉的古城遺址,這就是沉寂了六百余年的草原國際大都會——元上都。
元上都遺址,位于正藍旗上都鎮以東17公里處,地處灤河上游閃電河北岸水草豐美的金蓮川草原上。其地北依龍崗,南臨灤河,史籍贊其城“龍崗蟠其陰,灤水逕其陽,四山拱衛,佳氣蔥郁?!保ㄍ鯋痢吨刑檬掠洝?,《秋澗集》卷八十)每當夏秋季節,閃電河水蜿蜒曲折,金蓮花遍野盛開,自然景色十分優美。元代詩人就有“牛羊散漫落日下,野草生香乳酪甜”(薩都剌《上京即事五首》,《雁門集》卷六)的生動描寫。
公元1251年,蒙哥汗在漠北即位,命其弟忽必烈總領“漠南漢地軍國庶事”(《元史》卷四《世祖記》一)。忽必烈南下駐帳于灤河上游的金蓮川地區,廣征天下名士,建立了著名的金蓮川幕府。1256年,命劉秉忠選擇桓州東、灤水北建城郭 ,三年建成,初名開平府。1260年,忽必烈在此登基,繼蒙古汗位,這里遂成為臨時都城。
一個在中國北方草原勃然興起的蒙古大帝國,沒有一個固定的都城,這對于習慣于定居生活和王朝統治的中原人士來說,是不可思議的事情。
公元1260年冬季,在哈剌和林過冬的忽必烈,已經清醒的認識到,通過幾千里的草原、戈壁把中原地區的糧食和各種物資運到漠北,以保證龐大的中央機構、軍隊及迅速增長的都市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,實在是件很困難的事情。同時他也意識到,大蒙古國的統治基礎,已經在中原地區奠定,他要做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正統王朝的皇帝。于是,代表大多數人意見的漢人謀士郝經實行兩都制的建議,便得到了忽必烈的賞識。中統四年(1263年)大都(今北京)建成,遂將開平府改名為上都,亦稱上京、灤京,這里便成為和元大都并列的草原都城。以大都為正都,是加強蒙古政權在中原的統治,確立正統中原王朝地位并進而...
查看更多